李德美:有魔法的中国人

  对于自己的职业,酿酒师李德美有一个有意思的阐述。他说,每一个酿酒师都有魔法,能把一年的阳光、土壤、雨露通通装入酒瓶里。一瓶来自中国宁夏的葡萄酒“加贝兰2009”成就了这个拥有魔法的中国人。李老师对于中国两个字的在乎已经到了下意识的程度。很明显,2011年的那场加贝兰风波让他在措辞上变得更加小心谨慎。那次风波源于Decanter杂志在伦敦举办的葡萄酒大赛,那是全球最为瞩目的年度葡萄酒盛事,也让李德美一夜成名。

 
  为了公正,大赛组委会为每一瓶参赛酒套上了个黑色的绒布袋,以避免个别势利眼的评委看到那些名庄酒标就不假思索地打上高分。每个评委每天要品尝上百款酒,时间一长,他们脸上有了倦意,露出一丝烦躁。就在这个时候,每个人的酒杯又被倒入了一款红酒。他们努力地保持着专业,观色,摇杯,把鼻子伸到杯子里去,不放过一丝香气的表现。评委们的表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狐疑的,有好奇的,有不解的,很多人闻了又闻,品了又品。这酒太特别了,和他们这辈子尝过的所有产区都不同。“雄浑的酒体,成熟的黑色水果香气中夹杂着薄荷和干树叶的芬芳,”评委们写下他们的评语。这酒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优雅,评委们一致打了高分,给了它大奖。绒布一掀开,他们震惊了,这是瓶来自中国宁夏的葡萄酒“加贝兰2009”,酿酒师是拥有留法背景的中国人李德美。他们都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惊讶,这不可能,宁夏算是个什么产区,李德美又是谁,听都没听说过。
 
  那一晚,中国葡萄酒在国际比赛上获得历史最好成绩的新闻传到了国内,一片喝彩,从业人员大受鼓舞。但谁也没想到这次得奖很快演变成了一场中国民众和西方媒体之间的激烈口水仗,并一发不可收拾,升级到了一种小范围的民族情绪。
 
  先是法国人按捺不住了,通过媒体声称得奖根本就是弄虚作假,往中国的瓶子里装法国酒。中国是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历来是消化法国劣质滞销货的理想市场。要是中国人开始喝自己的酒了,法国酒还怎么卖?又有其他欧洲媒体跳出来说:“这瓶酒的得奖怎么和Decanter杂志进驻中国的时间点惊人地巧合?”此时李德美身在北京,面对各方质疑,格外地平静:“这并不意外。在国外待了那么长时间,我早已习惯了中国各行各业在国际上的处境,尤其是起步较晚,处于劣势的行业。若是中国人表现好了,那就被质疑作假,若是表现不好,他们会说,中国人本就如此。”
 
  “当时被质疑作假的时候,我特别愤怒,我真的差点问他:‘你是人吗?’但若真的这样问,使自己陷入口水战中,不善言辞的我还是忍了。毕竟,我酿制这款酒既不是为了获奖,更不是为了跟别人斗个高低。”李德美说道。
    
  这奖,在他看来实至名归,2009年是宁夏地区极好的年份,用他的话说,这是一个酿酒师的年份。“我可以自信地说,那一年(2009)几乎没有犯什么错误,我充分地在这款酒里表达了风土”,李德美说。尊重风土是李德美酿酒的信念和坚持,也是他的底线。获奖之后,国内外许多酒庄请他去酿酒。“不管他们出多少钱,我必须拥有管理葡萄园的权力!这就好比一个大厨做菜,他可不是仅仅在厨房的灶台忙活,还要起个大早就去逛菜场,寻觅食材,”李德美对这一点很坚持。他称呼那些葡萄为“我的宝贝,”只要有时间就去看看“孩子们。”那些“孩子”要是生了病长了虫,他心疼得要命。伺候他们,一点也不省心。李德美自己都觉得奇怪,要是平常去逛个商场,没走几步就累趴了,可要是在葡萄园里,他能走上一整天!
 
  无论是葡萄酒的老世界产区像是法国、意大利,还是新世界产区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葡萄之所以能健康地生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气候,基本上都是冬暖夏凉,雨热不同季。可是中国却不同,在如此广袤的大地上,却挑不出个完美的生长环境。很多地方夏天又湿又热,容易导致葡萄霉变,冬天又过于干燥寒冷,葡萄不易成熟。宁夏算是相对理想的环境,却也饱受冬季缺雨及不可预测的极寒带来的困扰。但这不代表中国就出不了伟大的葡萄酒,只是到现在为止,没有找到适应这种气候的种植方式。适应的过程是漫长的,对于全世界都一样,法国用了百年,澳洲智利则比较幸运,因为气候类似可以照搬欧洲的经验,只用了几十年。中国可能要更辛苦些,和别人不一样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但对于那份与众不同风土的期待也就更为炙热。
 
  十年来,李德美一直在努力探索中国种植模式,该种什么葡萄,怎么种。冬天,他把葡萄藤埋到土里御寒,到了春天再挖出来,这种过冬方式现在被广泛运用。“我不敢说找到了答案,但这两年在我新项目研究过程中,有了很大的突破,”李德美说道。他口中的新项目是新疆天山脚下的天塞酒庄,葡萄园地处古代的丝绸之路上,占地2000亩。如果把宁夏的风土比作是个优雅内敛的小姐,那么新疆这块土地上所出产的酒更像是张扬奔放的弗拉明戈女郎。但他仍然觉得现在给中国的风土下个结论为时过早,对于一个产区特色的归纳需要相当长的种植时间和庞大的产酒基数。要找到个明确的规律和特色,估计还要等上十几年的时间。
 
  很多人以为,酿酒师的生活悠闲惬意,在葡萄园里度过一个又一个浪漫假期,就像是电影《云中漫步》中所描绘的场景:寒冷的冬日,人们在葡萄园里点火生烟,在温暖的篝火映照下,葡萄藤显得没那么尖锐,反倒是更柔和了。可现实中,点火并不是多么让人向往的事情,而是为了抵御寒流的侵袭所作的应急措施。 每一场霜冻、冰雹都影响着来年的收成,采收期更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这些都让酿酒师们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这份工作辛苦,枯燥而单调,需要强大的定力,耐得住寂寞。等待一年,才出个结果,且不一定是好结果,”李德美感叹。中国的这些葡萄园不在上海,不在北京,而是在荒凉偏僻的山区或是戈壁。白天,他们穿着雨靴和工作服在葡萄园里,灰头土脸,风吹日晒,和农民没什么两样。时不时地,还被农民当成傻子和神经病。农民对于收成的理解局限于葡萄的有与无,而酿酒师的判断是好与坏。农民们不理解,为什么葡萄熟了,酿酒师决定不采收,却要一等再等。越等风险越大,可是越等,葡萄的成熟度也越高。到了晚上,荒郊野岭的,没有夜生活,甚至连路灯也没有,只有星星作伴,那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李德美只能去觅点好吃的,从他最爱的那碗羊杂汤里得到个慰藉。
 
  “我这一辈子呀,合上眼的那一刻都会有遗憾,不知道自己做的酒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心被挠得痒痒的。酿酒不会让你满足,因而你永远保持着这份激情。等我老了,可能也会像欧美那些老酿酒师那样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或是坐在轮椅上,时不时地到葡萄园去看看,”李德美说道。(文_高层 编_张想想)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葡萄酒》杂志。
品味生活有品位
Taste Wine Taste Life
官方网站:www.winemagz.com
官方微博:weibo.com/winemag
订阅热线:020-3759 4395
邮发订阅:邮发代号 46-18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葡萄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