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园、单桶干邑到底是怎么回事?

单一园、单桶干邑到底是怎么回事?

  女酒友上周给我发来一份报价,问我上面的单桶威士忌值不值得下手。这几年单一麦芽威士忌的流行,几乎成了烈酒的风向标,从苏格兰威士忌到日本威士忌,再到单一麦芽威士忌和单桶陈威士忌,真的是越玩越小众,越玩越极致。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干邑有没有“单一酒桶”一说?题主说他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威士忌以‘单一’为贵,纯麦的比谷物调和的好,单一麦芽的比纯麦的好,单桶、桶强更牛。干邑似乎正相反,定位越高,越是宣传其调配所用的精馏液(就是生命之水,eaux-de-vie)种类之多。”题主还提到标榜“单一酒桶”的干邑有路易十三的黑蕴典藏(LOUIS XIII Rare Cask)42.6 和 43.8,并且好奇干邑到底有没有“单一酒桶”一说。
 
干邑有没有“单一酒桶”一说?
 
  2009 年,第一桶黑蕴典藏干邑 LOUIS XIII Rare Cask 43.8上市,全球限量786瓶,每瓶都有专属的序号,700毫升售价1万欧元,价值不斐。时隔4年,第二桶黑蕴典藏42.6大香槟干邑于2013年上市,限量738瓶,售价1.8万欧元,无论艺术性还是稀缺性均一时傲娇收藏界。“单桶”这个概念跟“单桶威士忌”到底有何不同?干邑究竟有没有“单桶”一说?
 
  威士忌发烧友标榜单桶威士忌,说全世界只有这一桶尝起来才是这个味道。很多人说,对于玩的是调配和陈年的干邑来说,“单桶”似乎没有那么重要,它的精髓在于不同年份陈酿的调和。然而,真是这样吗?

单一园、单桶干邑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如路易十三的黑蕴典藏,干邑的确存在“单桶”。对干邑来说,以葡萄为原料进行蒸馏和酿造,Single Cask基本也意味着单一园,代表一种独特性。目前,除了天价的路易十三黑蕴典藏是单桶的概念,还有御鹿干邑(Hine)也于2013年9月推出一款限量版1953年份单桶大香槟区干邑,以庆祝250周年纪念。不过,时至今日,不管是路易十三,还是御鹿,单桶的概念都仅限于纪念意义的限量版。一个字,贵!四个字,实在太贵!
 
  既然存在限量版“单桶”,就意味着单桶出品的品质实属上乘,但为什么并没有像威士忌那样流行起来?笔者抱着极大的好奇心去查证了一下,发现:四大品牌中,轩尼诗和马爹利的葡萄园大多位于边林区和良林区,单一生命之水质量不高一直是他们的致命弱点。就算认可单桶的独特性,这样极致的玩法对于这样的大品牌来说都存在很多的局限。连原料关都没有解决,更别提创新之后还要花大力气去进行推广了。再加上多年良好的市场基础,四大品牌独家调配的稳定风格和口感早已深入人心,加上市场需求大,基于产品一致性的需求,调配仍旧是主流。“单桶干邑”这些代表着绝世好酒的概念一时还很难在干邑产区推广开来,更没成为“单桶威士忌”这样意义的流行概念。
 
单一园干邑
 
  有意思的是,现在“单一园干邑”的概念却已登上舞台,有个标榜单一园的ABK6干邑品牌就凭实力几度斩获世界烈酒大奖赛“世界最佳干邑”。更让人欣喜的是,这个单一园远没有限量版单桶那么贵!关于单一园干邑,我还特意咨询了几位从事干邑的行家。他们大多都说干邑的精髓在于不同年份陈酿的调和,核心产区的影响比较明显,不像葡萄酒这样讲究单一园和风土。他们认为单一园目前更多是一种“市场概念”。
 
  然而,真的没有影响?为什么让路易十三享誉全球的安德烈·艾利亚·杜波利埃(André Hériard Dubreuil)曾说:“干邑的灵魂来自葡萄树,蒸馏只是让那灵魂显现的一个途径而已。”信奉超长陈年时间,更将干邑调配玩到极致的他,除了投资储存最具陈酿潜质的生命之水,还和他们精心选定的法国干邑地区中心地带大小香槟区葡萄种植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保障酿造所需的葡萄供应以延续其卓越品质。可见风土对干邑品质的影响并不小。
 
  Camus是另一个特立独行的风土践行者。2000年,酒厂发布了一款完全由边林区葡萄酿制的单一产区干邑,卡慕布特尼XO(Camus Borderies XO)。这支酒大获成功,成为Camus的标志性干邑之一。这款干邑就是“单一园”的概念,虽然并没有用单一园去推广,但能发布这样一款产品并取得成功本身就证实了单一园风土对品质的影响。
 
要追随潮流,还是特色? 
 
  想起2014年,著名的干邑教育家埃德·贝茨(Ed Bates)在伦敦法国干邑行业管理局(BNIC)的干邑品鉴会中曾语惊四座:“无论是干邑风格还是商业方面的控制,干邑都被四大生产商—轩尼诗(Hennessy)、人头马(Remy Martin)、马爹利(Martell)和拿破仑(Courvoisier)紧紧掌控着。他们占据了干邑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他还说,“如果你是一个小干邑酒庄,你有两个选择:要么做出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要么紧跟四大酒庄的模式,以分一杯羹。”

单一园、单桶干邑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样的市场现状,埃德·贝茨似乎有点小失望,“大多数酒庄都试图复制轩尼诗XO的风格,因为这个世界,尤其是亚洲,认为干邑味道就像轩尼诗XO。他们最大限度地萃取橡木桶的精华,让酒体拥有尽可能多的熟成风味。他们追随潮流,却完全无视风土。”
 
  洋酒记者黄山也撰文提到,经三四代的市场宣传和教育,干邑在广东根基深厚,洋酒饮家早已接受干邑四大品牌的风味。对于一些干邑小品牌,就算酒厂很有个性,来到中国的产品却非常大众化。因很多进口商在代理其他白兰地时,都要求酒厂为中国市场调配出与四大品牌相近的味道,专供中国。
 
  不过,这种市场格局近几年似乎有了不小的松动。前些年因三公消费限制,干邑对远东出口总量曾持续下降,一度下降超过20%,但很多小品牌在中国的销量却在提高。今年,我遇到好几位朋友前去香港Vinexpo 寻找干邑的货源,也都在物色一些有特色的小品牌。看来广东这个干邑市场正在渐趋成熟,虽然大品牌还是主流,但小众产品也正变得层出不穷、在风格上与大品牌相比,有很好的独特性,深得饮家们追捧。所以,你们是继续追四大干邑的潮流,还是也准备寻找一些小众又个性独特的干邑?就看你的品位和段位啦!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葡萄酒》杂志。
品味生活有品位
Taste Wine Taste Life
官方网站:www.winemagz.com
官方微博:weibo.com/winemag
订阅热线:020-3759 4395
邮发订阅:邮发代号 46-18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葡萄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