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座千年历史小城,寻找中国的第一瓶干白

现在,干型葡萄酒占据着绝大部分的中国市场份额。其实,我国第一瓶符合国际标准的干型葡萄酒在1979年才研发出来。这一次,我们将追寻第一瓶中国干白葡萄酒的足迹,来到这座离北京不到100公里的小城——怀来。
 
站在墙壁斑驳的古老建筑前,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酒香。
 
尽管,这座破旧的小屋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不再使用,但是源源不断散发出的酒香,似乎在诉说怀来这座小城和葡萄酒之间源远流长的历史。
 
 
WINE 三年级
No.26内容索引

“V”型盆地,多样风土
 
距离北京不过100千米的西北方向,坐落着酿造出中国第一瓶干型葡萄酒的小县城——怀来。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北方部落便频繁活动于此。辽太祖时始有“怀来县”之称。金代改称妫川县,元代复称怀来县,为蒙军淘金放马之地。明初改为怀来卫,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又改为怀来县,沿称至今。
 
 
进入怀来县境内,目光所及之处有着许许多多的葡萄园。这里北依燕山,南靠太行余脉,为葡萄园提供了天然屏障。
 
桑干河、洋河在其境内汇流为永定河,最终流入了新中国成立时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
 
桑干河、洋河汇流为永定河
 
1951年,因修建官厅水库,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便永远地湮没于水中。在怀来,还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古驿站——鸡鸣驿古城,据当地人介绍,这是目前国内现存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
 
鸡鸣驿
 
现代女作家丁玲创作的反映中国农村伟大变革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便源自在怀来辛庄子、涿鹿温泉屯一带的生活经历;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的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的故乡也在这里.......
 
桑干河
 
怀来位于北纬40°4'10"—40°35'21"之间,地形地貌类型复杂,丘陵、山地、河川皆有,适宜种植葡萄的土地面积近60万亩。地势由中间“V”型盆地分别向南北崛起,海拔从394米到1978米不等。怀来产区也被称为“怀涿盆地”,土壤有棕壤、褐土、草甸土、水稻土、灌淤土、风沙土等10个大类,其中褐土分布最广。
 
根据怀来县气象站统计的资料,怀来空气干燥,全年日照时数达3027小时,单日最长日照时数可达14小时以上。怀来盆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8.9℃,无霜期120~160天,活动积温3532℃,生长季节昼夜温差为12.5℃,最高可达15℃,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不过年极端低温可达-23.3℃,因此冬季必须采取埋土防寒。
 
埋土防寒
 
怀来年降水在330~420mm之间。冬春降水少(11月至第二年4月),只占年降雨8.49﹪,降雨集中分布在6、7、8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70.1﹪,因此干旱季节需要灌溉。
 
这里的葡萄园大多建在盆地风、光条件好的缓坡地,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不易造成葡萄园湿度过大而引发严重病害发生。
 
多样性地形地貌、多类型土壤、差异较大的气候特点,为不同品种的葡萄在怀来的栽培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也为规模化建设优质葡萄基地奠定了基础。
 
 

千年历史,近代干酒之源
 
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怀来的葡萄栽培历史已有上千年。
 
1993年,河北文物研究所和张家口市宣化区文保所联合发掘的“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墓主人张世卿、张世本、张文藻、张匡正祭品中都存有已干枯的葡萄种子。说明在辽代宣化葡萄已被“张家世族” 所享用,张世卿为辽代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国子监兼监察御史,终于元庆六年(1117年)。
 
 
经考证,宣化葡萄最早引种栽培时间应为唐代宗年间(公元762—779年), 唐建武州城(宣化城),武军刺史刘怦,军驻武州,因无战事,在武州附近组织军民垦荒造田、种植栗果,军中官兵由长安、洛阳招募而来,他们引进葡萄、瓜果试种,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日本山梨县有一种叫“善光寺”的葡萄,实际就是我国的龙眼葡萄,日本专家称此种是1200年前从中国北京附近引种而来。据分析当时北京附近只有怀涿盆地和宣化栽种葡萄。金人刘迎在《上谷》一诗中写道:“蒲萄秋倒架,芍药春满树”。诗中描绘了上谷郡繁茂的葡萄园景象,而怀来正是上谷郡郡治所在地。
 
龙眼葡萄
 
《宣化府志》记载,在明清时期,怀来地区的白牛奶和龙眼葡萄被定为宫廷贡品。成书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怀来县志》物产篇果类中记录着怀来种有红、白两种葡萄。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现在怀来已成为原产我国的牛奶、龙眼葡萄的最适生长地、最大产区。
 
在河北涿鹿县温泉屯镇外虎沟村,有一棵龙眼“葡萄王”,2008年经林业部门检测,该株葡萄株龄有400多年。在宣化区春光乡官后街李广荣家园内的“京西第一藤”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怀来县志》记载,1938年日本人樱井在沙城开办沙城葡萄酒公司,并于1941年秋季在葡萄收获季节开始酿造葡萄酒。民国后期,时局动乱,酒类生产日趋衰落。1948年,这里的年总产量不过100吨。
 
地理优势,以及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底蕴,成就如今怀来独特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地位。建国后,国家相关部门也对怀来倾注了关怀。
 
 
1973年,国家轻工业部、农业部等部委组织专家对怀来盆地进行考察,全面分析了怀来产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后引进酿造葡萄新品种,发展葡萄基地。
 
1976年,受到轻工业部和外贸部的关注,这里的酒厂被纳入全国葡萄酒发展规划。
 
七十年代生产干白葡萄酒
 
1979年,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与沙城酒厂共同完成了轻工业部重点项目“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研制生产出中国第一瓶符合国际标准的干白葡萄酒,标志着中国干型酒的诞生。
 
同年8月,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干白葡萄酒被评为国家名酒。
 
 
后来这里在1990年、1997年又相继诞生了中国第一瓶传统法起泡酒、中国第一瓶符合国际标准的白兰地。
 
20世纪90年代,这片土地上兴起了许多葡萄或葡萄酒企业,比如马丁酒庄、瑞云酒庄、家和酒庄、紫晶庄园等。
 
1999年,随着中法两国农业部的正式签约,中法示范农场正式落户怀来盆地,中法庄园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为中国葡萄酒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后来,众多荣誉纷至沓来:“中国葡萄酒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沙城葡萄酒”“全国葡萄种植标准化示范县”.......怀来还是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的诞生地,是我国最早建设的规模最大的无病毒葡萄新品种生产基地。2017年,怀来开始走三产融合道路,进入酒庄集聚区时代。
 
纵观怀来70年发展历程,可以分为3个不同时期。
 
1949-1978年为起步阶段,这段时间以鲜食葡萄栽培为主,葡萄酒的生产以沙城酒厂为主;1979-1999年为稳步发展阶段,轻工业部“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硏究项目”获得成功;2000-2020年为产业升级阶段,当地政府加大对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力度,在产区的标准化建设及“三产融合”做出有益的探索。
 
 

未来正来
 
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怀来产区的葡萄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葡萄与葡萄酒产区之一。
 
2021年3月1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沙城葡萄酒”名列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一批互认名单。该协定是中欧之间首次大规模地理标志互认协定,也是欧盟第一次在协定中将中国葡萄酒类产品纳入地理标志名单。通过认定后,沙城葡萄酒产品将可以原产地概念在欧洲进行推广,并进一步打开欧洲市场。
 
 
目前,怀来葡萄种植面积达12万亩,其中酿酒葡萄6.5万亩。葡萄年产量13.1万吨。这里拥有栽植葡萄品种368个,其中鲜食葡萄品种为308种,酿酒葡萄品种为60种,主栽品种有赤霞珠、马瑟兰、霞多丽、小芒森等。
 
怀来还是全国县级最大的酿酒葡萄种植加工基地,葡萄酒生产企业已有41家,已建成葡萄酒企业年生产能力15万吨。
据悉,怀来产区将结合不同酒庄或葡萄园的特色进行发展。
 
比如将现有酒庄改造升级,打造中国高端酒庄CBD;突岀葡萄酒文化展示、品鉴、博览论坛、观光休闲等功能,打造环首都葡萄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以鲜食葡萄采摘园为核心,融合特色美食、音乐表演等业态打造鲜食葡萄休闲体验区。
 
 
根据官方资料,怀来将在“十四五”期间葡萄种植面积增加3-5万亩,全力打造世界级葡萄文化产业园。这座千年古城将焕发出怎样的新貌?我们拭目以待。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葡萄酒》杂志。
品味生活有品位
Taste Wine Taste Life
官方网站:www.winemagz.com
官方微博:weibo.com/winemag
订阅热线:020-3759 4395
邮发订阅:邮发代号 46-18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葡萄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