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理解,音乐节喝酒怎么了”
春夏之交的音乐节最吸引人,下午既不会太热,晚上又不会太冷。最近,不少大小音乐节在各地举办,吸引众多乐迷关注和购票。“去音乐节要带什么”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能快速补充水分的黄瓜、能在草坪上C位出镜的充气沙发、关键时刻不求人的一次性雨衣等等。捎酒进音乐节是不被允许的,但耐不住年轻人总有对策。
带酒
主打一个刺激
从未体验过线下听歌的阿朴,近期去了趟音乐节,报废了一双比票钱还贵的鞋,把皮肤晒深了一个色号,还带回了音乐节特产——遍布全身的若干蚊子包。
快乐是真的快乐,闹腾也是真的闹腾。再问以后还愿不愿意去音乐节,阿朴表示肯定,只是下次再去时得做好万全的准备。
从未去过音乐节的阿朴,算是在现场开了眼界。听歌的不听歌的,都蜂拥而来。那些能带的不能带的,都有现身。他表示,不少音乐节说明不准带入的东西,在现场并非难以找到。“怎么敢啊。饮用水都不让带,只能带黄瓜补水。哪个小天才想出的点子,把酒捎进音乐节?”
说到在音乐节场内见到有人喝酒,阿朴表示不羡慕是假的,但真让他捎带酒进音乐节还是不敢的。在安检环节被发现,会很社死。而在场内喝醉发酒疯,更是相当不体面的行为。
不过不少乐迷并不在意这些顾虑,他们总有方法能把酒捎进音乐节场内。在他们看来,费尽心思带进来的酒,其实喝不够几口。带酒,仿佛像当年往教室里带早餐,躲在人群中偷偷“享用”,主打的就是一个刺激。
有网友表示,把葡萄酒装入保温瓶,并向安检人员表示是给小孩准备的保温瓶,就能把葡萄酒“偷渡”进音乐节会场内。也有网友展示了自己捎进音乐节的mini版洋酒,几个小酒瓶排列在一起,刚刚够巴掌大,刚刚够做一杯“音乐节限定特调”。
这样带进来的酒,真的会好喝吗?也有网友表示悄悄带进来的酒没喝一口,“不知道是因为天气过热还是酒本身不行,难喝到一口都咽不下去。”
在音乐节上,除了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手的live现场,还能跟着众多乐迷一起嗨一起蹦,累了就往人潮外侧走,去远处的草坪坐着,体会音响带来的震感以及射灯与黄昏相交织的光影。
有乐迷称,“这么好的气氛,却没有酒,总感觉很遗憾。”音乐节不能喝酒,甚至饮用水都不能自带,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有些音乐节不给带酒
有曾做过户外活动策划的知情人表示,音乐节不允许观众自行带酒入场的要求并不罕见。不让带酒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原因不外乎主办方出于安全管理上的考虑、场地不具有提供餐饮服务的条件,以及酒饮供应商的排他性安排。
放开场内饮酒,意味着在安全管理上的难度提高了不止一点点。“前几年办不了,再多的想法也只停留在想法阶段。如今能办了,主办方想先把活动安稳地办完,冒风险的选择容后再议,也能理解。”
事实上,当音乐节与“喝酒闹事”等关键词关联起来时,无论是再拿举办资质,还是再对外售票,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其次,部分音乐节场地条件并不能够为乐迷提供餐饮服务。
“有些音乐节是在体育场或者演艺中心办的,那肯定得跟随场地的规矩来。哪怕周边有草坪,草坪上也不一定能设置餐饮配套。而且设置餐饮配套,找供应商、增派人力去现场维护甚至活动后的场地还原,都是一项项需要落实到位的细节。”
还有个重要原因,音乐节在售的酒水产品,或来自其赞助商旗下品牌。以啤酒为例,多家知名啤酒品牌都成为音乐节、演唱会等户外活动的赞助商,其旗下品牌的酒水也会在活动现场售卖(杯卖或瓶装售卖)。
有网友表示,音乐节场内售卖的啤酒要比平时在商超渠道购买的同款商品更贵。而更高的售价和较小的选择空间,也成为部分乐迷选择自己悄悄带酒的理由之一。
“只是说,如果主办方能提供价格适中且稍能有选择余地的酒款,谁还会费劲去违反规定带酒进去?”
结语
在音乐节逐渐红火的当下,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满足餐饮需要,也成为乐迷们的诉求。而如何能在可控范围内更大程度地借餐饮等产品来拓展收入来源,成为音乐节主办方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葡萄酒》杂志。
品味生活有品位
Taste Wine Taste Life
官方网站:www.winemagz.com
官方微博:weibo.com/winemag
订阅热线:020-3759 4395
邮发订阅:邮发代号 46-18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