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丨简·斯基尔顿:从纳帕地震说起

  今年来,世界上不少葡萄酒产区都不是很太平,遭遇了大大小小的天灾,如纳帕谷的地震,勃艮第的冰雹等等。希望受灾地区的酒庄能够挺过来,以后喝到葡萄酒的时候,也更应该懂得感恩。
 
文 Jane Skilton MW 编、译 Roger 设计 王健芸
 
  新西兰的地理位置比较特别,位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属于多地震带,大大小小的地震,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也因为这样,在新西兰的酒庄,都有非常明确的抗震建设标准。
 
  2014年8月,美国加州纳帕谷(Napa Valley)地区发生了了6.1级地震,尽管当地的建筑抗震强度不错,并没有造成房屋倒塌事件,然而不少酒庄的酒窖以及葡萄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社交媒体上各种照片中散落一地橡木桶,碎了一地的酒瓶,一片狼藉的葡萄园,都反映出人类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
 
  纳帕谷是美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除了仙粉黛(Zinfandel),也出产质量极高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其中,2009年份的纳罗达庄园纳帕谷红葡萄酒(La Jota Howell Mountain Cabernet Sauvignon 2009)就是一款品质出众的酒,现在还有点年轻但表现已经很好。希望纳帕的一众优质酒庄能尽快从这次天灾中缓过来,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出品。
 
  除了纳帕,2014年对很多产区都是不安稳的一年。在法国,勃艮第(Bourgogne)的博恩(Beaune)与波玛村(Pommard)都遭到了灾难性的冰雹风暴侵袭;另外,梅多克(Medoc)北部多达1500公顷的葡萄园也同样被冰雹打坏了。
 
  尽管现代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们有了非常精细的酿造技术,然而对于冰雹,葡萄农们似乎一直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有一种方法是向空中发射碘化银“炮弹”,这是人工降雨的一种形式,可以使空中的冰雹变成雨水落下来,然而这种方法毕竟作用有限。阿根廷的葡萄农们会搭架铺网来保护葡萄不被冰雹砸到,不过这个方法在法国也行不通,因为法国国家原产地命名管理局(INAO)是不容许这类人工干预的形式的。近几十年来,地球的气候是越来越“喜怒无常”,这也更考验酒庄、酒农、酿酒师的能力,葡萄酒毕竟是一个与大自然密切相关的产品。
 
  当然,也有一些产区今年是比较“太平”的,例如我最喜欢的产区之一—夏布利(Chablis),尤其是那里的霞多丽(Chardonnay)的平衡度与集中度。这个月我到伦敦出差,终于能够拜访当地一间口碑很好的日本餐厅——Roka,而我在酒单中选择配餐的就是一瓶2009年份的夏布利蒙特曼一级园(Chablis 1er Cru Montmains 2009)。酒体中锐利的酸度以及饱满的结构,恰好能够与日本料理(刺身为主)和谐共处,又不至于喧宾夺主,很是美妙。
 
  夏布利近几个年份(2012,2011,2010)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优雅沉稳的同时也具备相当的陈年能力。一般来说,夏布利的一级园(Premier Cru),至少要在5年的陈年后才能展现出其最佳状态,而特级园(Grand Crus)更是动辄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回到新西兰后,我又品尝到了库妙河酒庄(Kumeu River Winery)最新发布的酒款。由葡萄酒大师迈克尔·布莱基科维奇(Michael Brajkovich MW)酿造的库妙河酒庄,兼具新西兰的纯净与勃艮第的优雅,酒庄的旗舰产品—2012年份的“Matés Vineyard Chardonnay”一如既往的震撼。喝过这些美妙的酒之后,发生在葡萄园的那些天灾,似乎也没那么让人糟心了。我们要感谢当地酒庄的努力,也祝他们好运。
 
 


简·斯基尔顿(Jane Skilton MW)
  葡萄酒大师学院(IMW)委员会成员之一。于1993年获得葡萄酒大师认证,并于2000年移居新西兰。现在是葡萄酒教育家,主攻WSET课程教育。经常为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的美食美酒杂志撰稿,并且多次出任世界各大葡萄酒赛事的主要评委。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葡萄酒》杂志。
品味生活有品位
Taste Wine Taste Life
即刻订阅全年12期杂志,456元包快递
订阅热线:020-3759 4395
官方网站:www.winemagz.com
官方微博:weibo.com/winemag
邮发订阅:邮发代号 46-18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葡萄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