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成文的村上春树,才不在意是否陪跑

 
十月,又是一年诺贝尔颁奖季。还在国庆佳节期间,大家就已然在关注颁奖情况。近日,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多年来都被认为是热门“种子选手”的作家村上春树,又一次无缘诺奖,热搜上无数网友表示“心疼村上春树三秒钟”。但村上春树曾表示他不在意“陪跑诺奖”,更不用被“心疼”。这位爱酒的大作家,心中自有豁达的酒中意。 
 
 
如今的大作家
曾经的卖酒老板
 
要说村上春树与酒结缘,那时间可就很久远了。不少读者或许还不知道,在成为作家之前,村上春树曾开了家店经营酒水生意。
 
起初,村上春树与其妻子在东京开了一家名叫Peter Cat的爵士咖啡厅,店里也卖酒。在他未以作家身份成名前,这家以爵士乐为特色的店就已经在当地颇具人气,甚至引来当地媒体报道。
 
 
在开店期间,村上春树创作了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不久之后,这本书让他赢得了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群像新人奖”。而这本书的开篇,便是主角们因酒结缘。
 
在小说中,村上春树以第一人称视角行文,让男主角“我”流连于酒吧,并在酒吧遇到了一位没有小指的女孩,在戏剧化的碰撞、催化下,“我”与这位女孩日渐亲密,而那似有若无的情愫,最终成为那个夏天无疾而终的回忆。
 

故事中的情节让读者唏嘘,而作为重要场景出现的酒吧,连同着主角们青睐的竹荚鱼与啤酒,也成为当时年轻读者追捧的热门同款。以啤酒为代表的酒水,成为了年轻一代在排解忧愁、遐想爱情时的必备产物。
 
 
威士忌爱好者
亲赴苏格兰产区的资深酒徒
 
如果说早期的《且听风吟》还在“一口罐装啤酒、伴着一爪奶酪椒盐饼干”,算是村上春树作为年轻人对饮酒的新鲜体验,那后来出版的个人游记《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则足可见其成为了资深饮酒爱好者,对好酒与产区有了更深的理解。
 

带着对酒的热爱,村上春树秉承“好酒不远行”“酒就要在产地喝才最带劲”的观念,携夫人亲赴位于苏格兰海岸的艾莱岛。
 
艾莱岛,这座在国际市场鼎鼎有名的法定威士忌产区其实人烟稀少,一旦进入冬季,岛上便止不住地开始阴雨大风,这让村上春树印象深刻。但更让其念念不忘的,还是当地出产的威士忌。
 

优质的大麦加上良好的水味,独特的泥炭味厚重而富有清香,最关键的是居住在岛上的人,他们酿造着威士忌,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原材料,如此造就了艾莱岛泥煤味的威士忌风味。酒水倒在生蚝上,伴着湿咸的海风一起下肚,尝到的是丰富而尽兴的滋味。
 

村上春树在岛上品着酒,也见证着酿酒的历程:“所有工序结束之后,剩下的唯有等待。威士忌需要在橡木桶中由来自大西洋的新鲜冷风吹拂十年才能成熟,不妨称为兄长的“十五年酿”还要等五年,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放下俗务、静心等待的气氛贯穿酿造到饮用的全过程,这位作家曾在当地小酒馆见过一位独自喝酒的老人。
 
老人把威士忌拿在手里,静静地端到唇边。没有兑水,也没要酒后水。酒馆环境分外嘈杂,但看样子老人几乎不以为意,也不像多数人常做的那样靠着柜台回头四下打量。那里存在的,唯独他和他手中的杯。
 

作为亲赴苏格兰艾莱岛的资深威士忌酒徒,村上春树爱极了这种理念:“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当然就不必费此操办了。只要我默默递出酒杯,您接过静静送入喉咙即可,非常简单、非常亲密、非常准确。”
 
或许在村上春树看来,能不能得到诺贝尔奖,或许他并不那么在意。但如果有机会在产区喝上一杯风味最好的酒,大概是能让他感觉到”小确幸“的美事。
 
 
他认同的作家们
也都爱酒懂酒
 
无独有偶,村上春树爱酒,他所认同的作家们也都是爱酒之人。从海明威到菲茨杰拉德,从卡佛到塞林格,以及福克纳和钱德勒,村上春树对他们多有推崇,不仅翻译他们的作品,自己的作品也深受他们文风影响。
 

这些作家们爱酒,但并未理性饮酒。酒为他们的创作灵感增添助力,但不理性的饮酒习惯也深深地伤害了他们。
 
不同的是,村上春树作为曾靠跑步成功戒烟并将该习惯维持数十年的作家,正因为爱酒也懂酒,他在品酒一事上要求很高。他曾在多本作品中借角色之口表示,他拒绝劣酒,也拒绝过度饮酒导致的烂醉和失控。相比其他文豪,村上春树在饮酒观念上更显理性。
 

佳酿也需慢慢品,在全网都在分享书单、“假装”读书人的诺奖季,不妨像村上春树一般,安静地开瓶好酒,少少地慢慢地独酌,品味好酒带来的醇厚风味。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葡萄酒》杂志。
品味生活有品位
Taste Wine Taste Life
官方网站:www.winemagz.com
官方微博:weibo.com/winemag
订阅热线:020-3759 4395
邮发订阅:邮发代号 46-18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葡萄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