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丨消费者:我的酒买贵了吗?


 
——专题:葡萄酒为什么那么贵?
 
文 Miya GU
 
  葡萄酒为什么那么贵?这是不少消费者在餐厅或商店时常常提出的问题。 
 
  去年7月,网络上一篇《百元红酒成本不足10元》被热炒,这篇文章来源不详,报道所反映的到岸价与最后零售价间的巨大差异亦是个案,而从原料成本上推断市场价格有耍流氓之嫌。然而,此文被不少门户网站转载,更引起不少消费者反响。消费者对于这种和价格相关捕风捉影的报道“揭竿而起”,也反应了以往市场信息不对称,他们无法按照合理价格选择而不忿。
 
  我们暂不能与传统产酒国家的日常葡萄酒消费同日而语,但为了摸清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价格的底线,本刊近日针对600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600名大众消费者进行了调研。针对高、中、低端葡萄酒价位的识别,我们意外地发现消费者对高端酒价格有着不同的敏感部位。总体而言,500元以上价位的酒款可定义为高端价位酒款,但有24%的人认为3000元以上才算符合资格。
 
  为什么有的葡萄酒几十元,有的则动辄上万元?
 
  对进口葡萄酒而言,在它们进入边境之前,就要经历土地、种植、生产设备、酒庄维护、人工、瓶子、瓶塞及运费等成本叠加。而葡萄园本身的地价已是很大的开支,特别是那些知名的产区。2012年澳门富豪吴志诚以800万欧元买下勃艮第2.15公顷葡萄园,如若你现在上网即时搜索,可找到49000欧元购买2.5公顷葡萄园的买卖信息,两者前后相差200倍,但消费者要如何去数值化它予以你的口感甚至愉悦?
 
  除此之外,在葡萄酒进入边境后,还要经过运输、综合税收、包装、仓储、物流、市场推广及几级代理商的成本叠加,5欧元(瓶装)出关的酒到消费者手上成200元人民币,似乎显得不太贵。然而,真正令消费者不安的是一瓶标志着“波尔多(Bordeaux)”的地区餐酒,居然在国内被卖到上千元以上。
 
  “同是葡萄酒,我买的酒贵在哪里?”这成为消费者的另一个问题。
 
   葡萄酒在中国仍处于市场导入期,国内进口酒市场缺少知名品牌凝聚力,信息不对称,多重渠道费用叠加等原因都会造成葡萄酒价格居高不下。前几年准入门槛低,让鱼目混珠的商家的暴利心态膨胀,而随着电商的加入,产品的普及程度提高,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下价格变得透明,价格暴利的水分逐步被压榨。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葡萄酒》杂志。
品味生活有品位
Taste Wine Taste Life
官方网站:www.winemagz.com
官方微博:weibo.com/winemag
订阅热线:020-3759 4395
邮发订阅:邮发代号 46-18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葡萄酒杂志